粟裕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战略家。在战争中,他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断力、灵活的掌握力以及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广泛为世人称颂、钦佩。但是,为保证打赢一场战役背后,他倾注大量的心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巧打、善打情报战的功绩人们却很少知晓。我是粟裕的老部下,一直在从事技术侦察工作,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跟随老首长南征北战整整十年,下面我就以我的亲身经历掀开一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再现当年的战争片段。
“我和你一样,也是在值班啊”
1942年冬,苏中敌后斗争形势十分紧张,日寇伪军盘踞在大小城镇和交通沿线,频繁地向我解放区“清乡”扫荡,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敌人的动向,粟裕同志(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作出决定,指示司令部通信科选调少量年轻且通信技术熟练的人员,组建侦察台。侦察台对外番号是司令部通信科第三台,先后调进应荣华、朱隽亚、杨明达、朱振国、王谟、汤聿文、陆戌、李忠、周申昭、金良才等同志,任命应荣华为台长。三台建立后,粟裕同志经常听取台长的汇报,作指示。在首长亲切关怀和一台同志刻苦钻研下,很快地控制驻南京伪中央国防部到苏中伪军各师、旅、团和独立营的电台,其中有伪军中央陆军总部,苏北扬州绥靖公署、海安26师、东台34师、泰兴19师、兴化22师掘港32师以及淮阴伪二方面军、如皋9旅、大丰独立旅、栟茶教导旅、宝应、丰利、沙沟、角斜等营团电台。对盘踞在溱潼地区的国民党税警部队陈泰运部的电台,我们也严密控制。为了解决敌台较多,我们的设备和人员有限,所监控的对象都是按照粟司令的意图,采取保证重点兼顾其他,直接向粟裕同志提供伪军动向和通过伪军上报下达的电文,掌握日寇的行动,从而紧密地配合了对敌斗争。每当我们获取重要情报,粟司令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使在行军途中,也抽空向台领导讲述形势,下达任务,勉励同志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工作成绩。1943年9月,在粟司令的统一指挥下,我军围攻丰利、角斜两镇伪军据点,总攻的夜间12点,我接班,很快获取日寇与伪军企图在拂晓前,从栟茶镇向外窜犯的情报。栟茶与角斜相距只有20多华里,这将对我军总攻两镇具有重大影响。应台长随即命我火速将文稿面报首长。我奔跑至粟司令住地,看到首长正在院子内踱步,思考问题,于是我行了个军礼,将电文稿递上,首长阅后说:“好,很好!”又和蔼可亲地说:“小鬼呀,你还没有休息啊?”我回答说:“我正在值班!”我看司令员那么从容祥和,又说:“粟司令,您也没有休息啊?”首长笑着说:“我和你一样,也在值班啊!”回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那么高级首长,深夜仍没有安睡,顿时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工作光荣。应台长听了我的汇报后说:“粟裕同志是代表党、代表苏中部队的最高首长,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和鼓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政治,刻苦钻研技术,为首长提供更多的情报,接受党的考验,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944年上半年,国民党税警总团陈泰运部经常到我解放区抢粮、抓壮丁,还勾结伪军向我侵犯。9月21日粟师长下令部队将其包围,并指示我们严密监视其电台的一举一动。正当前线战斗激烈地进行时,粟裕同志只身一人亲临三台工作现场,直接了解陈泰运部的反映。不一会儿,我听到敌人惊恐万状,不断地拍出求救信号,由此首长断定该敌即将被歼,随后我们很好地配合这次战役作了表扬,分别和我们一一握手,十分满意地离开三台。
“你们的事迹不能登报,也不能传播”
抗战胜利后,成立华中野战军,粟裕同志任司令员,谭震林同志任政委。随即首长任命朱诚基同志为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主任,对外代号为四中队。此时粟裕司令员具有战略家特有的洞察力和超前意识,为应会复杂局面做了充分准备。1946年6、7月间,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大举向我苏中解放区进犯。在此紧急情况下,朱主任按粟裕同志指示,立即组建前梯队,跟随粟司令开赴苏中前线,当时形势十分紧急。战事越紧张,粟司令对四中队的工作就越加关注。他不断地对我们提出具体要求,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战胜敌人,必须及时掌握敌人的动向。战争不仅靠能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用科学手段了解敌人的意图。你们的“工作必须与敌人同步,跟上敌,超过敌人,方能战胜敌人”。粟裕同志对四中队的要求是严格的,给四中队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对四中队全体人员是非常信任的。同志们不辜负首长的厚望,日以继夜的刻苦钻研,及时掌握了来犯敌人电台的联络情况和归属。苏中战役打响半个多月,敌整编65师、83师起用美制报话机,这在当时可称为亲拭通信装备。同志们日以继夜地反复试验,用智慧战胜了敌人的新式装备,从而牢牢地守住敌台,及时为粟司令提供来犯之敌的动向情报。
7月30日至8月3日的海安战役,我七纵部队英勇顽强,阻击敌人五昼夜,歼敌三千,随即粟司令命令部队撤出海安。此后敌65师的160旅、187旅,83师的63旅,先后占领海安,敌人误以为将我军击溃了,各部队纷纷用报话机向其主子李默庵(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报捷”说:“我们不仅占领海安,还消灭共军2-3万人,共军已溃不成军,向北逃窜。”敌台报务员也在机上狂叫道:“我们胜利了,我们正在海安开祝捷大会!”报话机里一片喧闹。就在这个时候,粟司令下令隐蔽在海安东北地区的一、六师和七纵连夜奔袭李堡,歼敌九千。李堡战役胜利结束后,粟裕同志健步来到我们驻地,亲切地向我们四纵队全体同志问好。司令员说:“打完仗后,我其他单位暂且不去,就先看望你们。你们有功劳啊!及时提供了很多准确的情报,帮我们下决心。”接着说:“你们的事迹不能登报,也不能传播,党是知道的,你们是无名英雄!”最后粟裕司令面带笑容,谈起:“我们主动撤出海安之前,就在海安以北公路两侧和稻田内扔下不少破枪饭锅、米袋、破鞋等等,造成一个假象,敌人误认为我们溃逃,这样助长他们骄傲松懈情绪,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当他们庆祝‘胜利’的时候,我们趁敌人换防混乱之际,由一、六师和七纵奔袭李堡,仅用了16小时歼敌九千!”博得同志们一阵阵掌声和笑声。接着粟裕同志说:“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工作,同志们要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迎接更繁重的任务。”
粟司令讲完后朱主任说:“我们一定按粟司令的指示,做好思想、技术、物质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技术,不间断地为首长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做到粟司令指到哪里,我们就‘钻’到哪里!……”
苏中七次战役胜利结束后,朱主任找我个别谈话,下达首长任命我为股长的决定。还说:“苏中多次战役你表现出色。”接着取出一支美制铅笔(SHAFFER’S MADE IN USA),说:“这支笔是前线战士在苏中战役中缴获的,送给受广大指战员爱戴的粟司令,首长又将这支笔交给我,今天我按照粟司令的旨意赠送给你。”顿时我心情十分激动,连连感谢。深感这是粟司令对我的最高奖赏,对我工作的肯定,于是对朱主任说:“我决不辜负粟司令的关怀和鼓励,绝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和信任。”
2001年2月初,我去北京探望粟裕同志夫楚青同志,并把老首长赠送的笔带去,楚青同志要我先将笔供在粟裕同志遗像前,我泪水满面地讲述这支笔的来历,楚青同志擦干眼后说:“汤聿文同志这支笔你珍藏到如今,说明你对粟总的感情特别深,据说你还用这支笔作为教具,教育青少年,这很有意义。”接着说:“你要把这支笔献出来。”顿时我很紧张,不愿献出。楚青同志看到我的表情,笑着说:“这支笔放在无锡你们总参干休所荣誉室、无锡革命陈列馆可能只有几万人观看,受到教育。献给茅山,或盐城,或徐州、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就有几十万,上百上千万受到教育。”我再三考虑说:“好吧,这支笔是在苏中七次战役胜利后,粟司令赠送给我,那么就献给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吧!”楚青同志高兴地说:“好!好!我要感谢你啊!观众也会感谢你的。”当年七月我将这支不同寻常的笔献给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以示深切怀念粟裕同志,怀念苏中七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提供情报必须“一是快,二是准”
1946年年底四中队的队伍扩大了。我们跟随华东野战军陈毅司令员、粟裕副司令员投入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周中昭同志在孟良崮战役中,为全歼蒋介石“王牌”74师破开其高级密码作出了特殊贡献,粟裕、谭震林同志签发命令给予他记大功奖励。
1947年的7月,陈毅、粟裕同志率领精锐部队转向外线作战之前,作出决定,将四中队分成前后梯队,朱诚基主任带领大部分人员驻黄河以北聊城、朝城地区,所获取的情报及时用电台发往“前指”,杨明达同志组建前梯队跟随陈、粟首长行动,由于部队来回集结调动,几乎每天要走80-130多里路,在行军途中无法工作,漏掉很多重要情报,不能做到粟裕同志所要求的“提供情报必须做到连贯性”。粟裕同志决定四中队建立前后梯队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朱诚基主任将我叫到他的住地指示说:“汤聿文同志,你尽快组建通报台,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向粟司令传送情报。”还说:“后面200多人所获取的情报,全由你负责发往前方,你一定要争分夺秒啊!”我深感担子重,要求急,随即表示: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9月上旬鲁西南沙土集战役打响了,发往前方的密息情报一份接一份,都是“十万火急”。我连续工作三昼夜,不误分秒圆满完成任务。朱主任不时拿来老林枣、馒头看望我,向我传达粟司令来电,我军已全歼国民党整编57师9500余人的胜利消息,鼓励我迎接更艰巨的任务。
1948年6月,豫东战役期间,四中队报给粟裕同志的情报更多更急,为了不误战机,全台同志积极行动起来,一面提高技术,一面架设通往机要组的专线电话,当机要人员收到重要情报时就用电话发出预告,我们得知后,就立即电告“前指”电台,要他们牢牢守住我们的频率,这样电报一到就立即开机发出,真正做到争分夺秒。豫东战役胜利结束后,朱诚基主任高兴地对我说:“豫东战役我军歼敌九万呀!”接着又说:“粟司令一再指示我们,提供情报必须掌握两个要素,一是快,二是准,快而不准不行,准而不快也不行”,接着又说:“我们发给‘前指’的情报又快又准,敌人还没有收到电报,部队还没有集结调动呢,你已将情报发到前指,粟司令很满意,给你口头嘉奖。”原“前指”小分队负责同志杨明达在一次座谈会上回忆起前后梯队工作时说:“前方小分队电台王谟同志(‘前指’电台负责人)和后方汤聿文同志配合默契,非常辛苦。我们每次收到汤聿文同志发来的电报,就立即译出来,火速报粟司令,当首长看到情报时,敌人还在那儿来回校对呢!汤聿文发报的速度很快,每分钟150个字,王谟等同志都能不间断地一口气抄下来,至今谈起通联中体现的战斗友谊,仍是深深地怀念和啧啧称道。”
2004年2月23日,我去看望楚青同志,当我提起四中队分成前后梯队,确保粟司令所指示的:“提供情报必须做到连贯性”。楚青同志高兴说:“粟总决定将四中队分成前后梯队,固然为了不漏每一份情报,保证做到连贯性,但粟总看到你们还年轻,有的还不满20岁的小伙子、小姑娘,常年跟随部队行动,每到一地总是通宵工作,非常辛苦!粟总既为了工作,也为了爱护你们!”可见粟裕同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对部属怀着多么深厚的感情!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四中队的装备非常简陋,用的都是抗战时期用过的设备或者是机务维修部门突击组装起来的。同志们全凭着这样的装备,日日夜夜在国内外电波中“沙里淘金”,寻找并严密控制每一个敌台,有时碰上雷电干扰,敌台音量小,甚至鸡、鸭、猪、狗的叫声,小孩打闹嬉笑声和蚊虫叮咬,都会对我们工作造成影响,可是同志们却牢牢地控制住来犯敌人的动向。全体同志主要靠的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靠的是粟裕同志的英明决策和对我们工作的关怀;靠的是超人的辛劳所磨练出来的技术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无畏的精神。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同志们团结一致,密切配合,通宵轮流值班一天没有终止。不少同志带病坚持工作直至建立了新中国。回顾过去,可以这样说,三年解放战争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四中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英雄集体。
陈毅司令员对我们工作赞不绝口,一次风趣地说:“我要感谢蒋介石、顾祝同、薛岳先生,他们给自己的部队发电报的同时,也给我陈毅发一份。”原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彭富九同志(粟裕同志任第一政委)在1996年10月接见华东野战军四中队第二期训练队的战友集会上说:“粟裕司令员一提到你们的工作就赞不绝口,曾说:‘华东打了那么多胜仗,一半的功劳归你们’。”彭富九同志还说:“你们单位无论业务水平还是政治素质都是一流的,是个出情报,出人才的地方,你们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既不是‘明星’,也不是什么大款,你们是无名英雄,有功之臣。在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和世界闻名的淮海战役中帮了惊天动地的工作。你们是值得骄傲,值得称赞,是问心无愧的。”
粟裕同志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代名钭,他的军事理论和战争思想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而他的过人之处还在于,能在我军以落后的武器和装备进行大兵团作战的同时,洞察到高科技在战争中重要作用,并亲自开创和发展了我军华东战场的情报工作,亲自栽培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的队伍,指挥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情报战,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这是粟裕同志对我军发展的又一个无人知晓的伟大贡献。他这一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驻在南京市,粟裕同志时任华东军区副司令。他自苏联治病回来后,就来看望老部下,当首长谈到同志们为打垮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和亲切慰问时,同志们激动得流着热泪,热烈鼓掌。那个热烈的场面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如今我们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有的卧床不起,当想起粟裕司令,谈起粟司令,不是那样的亲切、高兴、滔滔不绝。1941年春,日寇在苏中地区大扫荡,经粟司令批准,将缴获来的和冒着风险从上海采购来到通信器材分散隐藏起来,基保有八担通信器材由我父母保管。当年秋天,日伪军的魔爪伸向我父母居住的村庄时,父亲急中生智,撒腿就跑,于是日伪军穷追不舍,直至抓住我父亲。父亲以这样的果断勇敢行动避免了日伪军大搜查,既保护了部队的军用物资,又避免了对村中父老乡亲的一场浩劫。父亲被抓到据点后,受尽了各种酷刑,但仍能守口如瓶,表现出一个“老抗属”的坚强信念。两年后,新四军一师通信科派人取回了所隐藏的设备,其中手摇发电机、变压器、收发报机零部件等通信器材完好无缺。直到今天,乡亲们还在传颂。1941年夏天,我入伍才九个月,身高1.5米,虽然生长在海边却不会游泳,只敢在河边扑腾扑腾。廖昌林中队长笑我是“狗爬式”,不管用。他顺手一指:“小汤,你看谁来了?”啊!我看见粟裕师长坐在一条小木船上,不一会儿又跳进大河里,自由式、蛙泳式、仰泳,游得既轻松又迅速,还不时扎入深入里,直至二、三十米外才露出水面。我看呆了,心里想,粟师长不仅指挥打仗出神入化,游泳也是高手啊。正在愣神时,粟师长已游到了我的身边,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小鬼啊,你胆子要大点,只有到深水中去,才能真正学会游泳!”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上。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确实碰到不少困难,但一想起粟师长的这句话,胆子就大了,面前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转眼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2010年,广大青少年也在学习粟裕,歌颂粟裕。无锡江南大学教育学院02班于2004年五月被命名为“粟裕团支部”,并聘我为粟裕团支部辅导员。从此,青年学生学习《粟裕传》,《缅怀》等书刊,听报告,走访粟裕大将的老部下、参观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举办座谈会等,逐渐加深了对粟裕大将的了解,并深深地为他的高风亮节所感染,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高夏菁同学说:“粟裕将军把蒋介石以及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打怕了,可以说是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境界,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粟裕大将发起的攻势!”马青同学说:“自从我们班成立‘粟裕团支部’以后,我加深了对他的了解,于是我开始崇拜他、尊敬他、学习他!粟裕对地位、名利、荣誉一向不感兴趣,看得淡如水。像他这样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两让司令,一辞元帅’的事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即使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属罕见,堪称楷模!”刘照龙同学说:“我们将以粟裕大将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早日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同时我们以传扬粟裕精神为己任,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粟裕,了解粟裕,学习粟裕,我们将以‘粟裕团支部’的成立为契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世纪的大学生身上,不断发扬光大!”康怡同学说:“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一名粟裕团支部的成员,将会一直记得‘粟裕’这个名字。我要永远学习他,传颂他。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11月,在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时,我在粟裕大将遗像前,粟裕团支部旗帜下,激情地对同学们说:“粟裕团支部这面鲜艳的红旗,将从我们班为起点,在江南大学教育学院一直传下去,你们要带好头,同学们有没有这个决心?!”学生们齐声高喊:“有!”
1984年我离休,自北京迁到总参无锡干休所定居,第二年起,先后受聘担任42所大、中、小学校外辅导员,无锡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如今已84岁了,但身体尚好,我要学习粟裕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忠实地按党章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鲁迅先生说得好:“若一个人死了,被人忘却了,那是真正死了,若一个人死了,他还被人们怀念着,这表明他还没有死。”尊敬的粟裕同志,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总参无锡干休所 汤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