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胜利万岁
----纪念苏中战役六十五周年
鞠 开
今年是苏中战役胜利65周年。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65年过去了。有好几个同志建议我写一篇纪念文章,纪念这伟大的战役。我想谈如下几个问题:
一、有一个最好的建议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为了抢占抗战胜利果实,统一全中国,占领解放区,消灭解放军,调动了他的500万大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仗着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的进攻,华东解放区是他全面进攻的地区之一。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军委,在战争初期,制定了一个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于一九四六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发电报给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太行的部队,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尽可能攻取陇海路沿线南北十几个县城,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相机占领开封;要陈毅率山东野战军以徐州地区为主要方向,集中主力配合苏、皖北部的部队攻取津浦路徐、蚌间以及陇海路黄口、徐州段的各点,着重调动徐州之敌在野战中歼灭之,相机占领徐州。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发了电
报要粟裕和譚震林率领不少于十五个团的主力部队,兵出淮南,与山东野战军主力部队配合,一举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彻底破路,歼灭该地区之敌,恢复淮南(三、四分区)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并限七月十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待命攻击。陈毅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发电报给粟裕,命令他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集中于六合、天长之间整训。
粟裕认为,以上筹划的一场大战,对未来战局的发展关系至大。粟裕收到毛泽东、陈毅的电报后,经过认真的考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考虑还是先在苏中打一仗再西移比较好,还将他的意见于当天立即赶回淮安,同子恢、鼎承、震林诸同志共同研究,他们三位也同意他的意见。他们四人联名向毛泽东同志和陈毅同志发电报,建议还是先在苏中地区打几仗比较好。这个建议主要的理由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苏中地区的天时、地理、人和对我方都有利,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援和后勤保障不成问题,取胜的把握性比较大,打胜了可以起到战争初期战略试战和战略侦察的作用。
第二、到淮南去困难比较多,部分地区已经被敌人占领,人口少地区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比较困难,不利于部队在该地区作战。
毛泽东同志收到粟裕同志电报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明确的回答,同意先在苏中地区打几仗再说。陈毅同志也来电报说,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先在苏中地区打几仗再西移。这是战争初期中央军委对原定战略计划的一次重要调整,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苏中战役内线歼敌的作战方针,反反复复好几次,就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确定下来了,这个好的建议真是来得不容易啊!
二、有一个最优秀的指挥员
这个优秀的指挥员不是别人,就是我敬爱的老首长——粟裕同志,他作为华中野战军的司令员,担负起了这次战役的指挥重任。
苏中战役从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三日发起到一九四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结束,一共打了七仗。这七仗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我军以三万之众,共消灭了李默庵十二万人中的五万三千多人,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这个胜利证明:蒋介石的军队无论多么强大,无论多么气势汹汹,都可以打败的,都可以战胜的,帮助华中人民、帮助全军干部、战士,解决了敢打必胜的信心,起到了战略初战和战略侦察的作用。这就是新华社延安总部所评述的七战七捷。在一个半月内,平均六天多一点打一仗,战争的间隙那么短,战斗那么激烈紧张,打了这么一个漂亮的战役,不是一个很优秀的指挥员,是不会也不可能打这么一个漂亮的战役的。毛泽东同志给粟裕发了电报:祝你们打了大胜仗。
人们都说,粟裕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什么是优秀?就是指他的指挥艺术高超,就是他独创性的与别人不同的打仗的本领。如:首战宣、泰,奇袭李堡、海安的运动防御,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攻黄救邵,以及他后来指挥的诸多战役,没有哪一次的打法都是一样的,有时捡强的敌人打,有时捡弱的敌人打、有时在这儿打,有时在那儿打,弄得蒋介石、李默庵捉摸不定,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粟裕指挥艺术高超的具体体现。
受到全党、全军、全民爱戴的这样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常胜将军,竞然还有人写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说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打了好多败仗。什么叫败仗?自己的部队全部被敌人消灭了,这就是败仗。什么叫胜仗?消灭了敌人,自己的伤亡又小,这就是胜仗。提到指挥艺术上来讲,这就是说他的指挥艺术高超。粟裕的指挥艺术高超是高超到家了,他的指挥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实事求是当中找出客观的规律,去利用规律,去掌握规律,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就可以无往而不胜。那么,粟裕的指挥艺术高超在哪里呢?用他自己的话说,什么地点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地点消灭;什么时间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间消灭;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消灭什么敌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可以说,粟裕的指挥艺术,粟裕的军事辩证法,已经灵活运用到家了,哪有不打胜仗的道理呢。粟裕的一生没有打过败仗,打的都是胜仗,执行的就是一条实事求是的军事路线,所以他能够从一个基层的指挥员,壮大成长成为全党、全军、全民著名的优秀将领。这个优秀的指挥员,是响当当的,呱呱叫的,毛泽东是非常欣赏的,是他得心应手的一个优秀指挥员。有人说南麻、临朐两仗,我方损失了六、七万人,这简直是胡说八道,这是对粟裕的诬蔑和攻击。南麻、临朐两次战斗,是我们主动去包围敌人、攻击敌人,南麻我们消灭敌人一万多人,临朐我们消灭敌人七千多人,我们自己也有伤亡,是因为七月的分兵和雨季到来等客观原因,我们没有达到全歼敌人的目的,主动撤出战斗,这能算败仗吗?正像粟裕老首长所说的,不能算败仗,只能算是消耗仗。还有人把金门战斗的失利,也算到粟裕老首长的账上,这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当时粟裕老首长正在北京开第一次政协会议,华东军区的代参谋长袁仲贤、副参谋长周骏鸣转来十兵团十月七日主要领导的电报,他们要攻厦门和金门,粟裕首长看到这份电报后,十月十日回电报说:同时攻厦门和金门有困难的话,那就先攻厦门,然后再攻金门。他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总是以有充分准备为原则,他还特别提到要准备好船只的问题。粟裕首长的指示非常明确,然而兵团的主要领导,既没有坚决执行粟裕首长的正确指示,又没有采纳下级前线指挥员的意见,就仓促上阵,怎么能不遭致金门战斗失利呢?栗裕老首长风格高尚,不仅没有追究下面指挥员的责任,而且发电报向毛主席写检讨请求处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优秀指挥员啊!有人以为粟裕向毛主席写检讨请求处分,就等于他在金门战斗上犯了错误,这样去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粟裕首长的一生,受的委曲、冤枉太多,今天我写这篇回忆文章的时侯,不得不借此机会帮助老首长说清楚上面所说的那几件事,以澄清事情的真相。还有人写文章说,三野的将士不服从粟裕的指挥。这更是胡说八道、无中生有,我要反问写文章的同志,如果三野的将士不服从粟裕的指挥,粟裕能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打那么多的险仗、恶仗、硬仗、胜仗吗?这是不可能的事。
三、有一条很好的经验
什么经验呢?毛泽东同志指示粟裕,要实行运动战,大踏步的前进,大踏步的后退,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敌人消灭了,被敌人占领的城市,还是要回到人民手中的。
苏中战役发起后,粟裕就是根据毛泽东同志这一指示,实行了运动战的方针,以三万之众,抵挡住了国民党李默庵的十二万军队,或西或东,或东或西,集中手中的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有时集中手中十个团打他两个团,有时集中手中十五个团打他三个团,整个战役以少胜多,共消灭了李默庵的军队五万三千多人,占李默庵十二万军队几几乎的一半。这一战法很凑效,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我们得到的消息是李默庵十五日要向我们进攻,我们提前两天十三日就在宣家堡、泰兴发起战斗了,李默庵他哪里想到粟裕敢在苏中的最前沿去向他进攻呢?打得李默庵措手不及、慌了手脚。蒋介石命令李默庵调兵遗将,马上来增援,孙子兵法说声东击西,而粟裕来了个声西击东,弄得李默庵晕头转向,不知怎么对付粟裕才好。是粟裕牵着李默庵的鼻子走,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因而获得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全胜。
毛泽东同志自始至终,一直关注着战役的进行,这中间直接发给粟裕的电报就有六、七次,有的电报是同意,有的电报是提出要求,有的电报是鼓励、安慰和表扬,有的电报询问战况消灭的什么敌人等等。毛泽东同志对粟裕指挥的这场战役很高兴,很满意。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就提前两天将苏中战役的经验总结出来了,发电报给各个战略区的首长,他说: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造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我想,苏中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就在于:(1)、帮助全军树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来势是很凶猛的,敢不敢和国民党军队作战,当时在一些干部和战士当中,心中是无数的,或者说是胆怯的,经过苏中战役同国民党军队的较量,这个问题,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这就明确的告诉全军,国民党的军队,是不可怕的,是可以战胜的。(2)、苏中战役的作战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苏中战役的伟大历史贡献也就在这里。苏中战役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他的经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粟裕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论者,贯彻执行的是实是求是的军事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军事路线,制定战略思想,制定战役战术,不论今后的核战争、信息化战争多么复杂,这一实事求是的军事原理,永远都是适用的。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胜利万岁
访问量:
上一个 :
姬政委情系苏中革命老区
下一个 :
彭冲副委员长
上一个 :
姬政委情系苏中革命老区
下一个 :
彭冲副委员长
热点新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感悟红色江苏,传承铁军精神——“新四军在江苏”实践团队共话七战七捷战役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2018年度 开展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

2019-06-17 20:27:50
样式
发布时间:2022-06-15 19:21:13
Copyright ◎ 2022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苏ICP备0603037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 SEO